騰空躍起,華麗翻轉。
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的一個個精彩瞬間,似乎還在腦中定格。
“我們參與建設了冬奧會‘雪如意’等比賽賽場,將寧夏企業的身影帶上了世界舞臺。”寧夏雙玉防水防腐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玉梅自豪地說。
在冬奧會場館建設中,偏安一隅的寧夏雙玉有幸參與其中,并一舉拿下2022年第24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地下綜合管廊、兩項中心1號隧道、2號隧道、越野隧道、越野滑雪場運維中心等比賽場館建設,提供建筑防水材料供應和建筑防水工程施工資格,綠色、環保是寧夏雙玉的底氣所在。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以高質量的綠色助推新材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寧夏雙玉等企業的順勢而為,為寧夏新材料產業帶來更多的想象。
綠:打好冬奧場館的“底色”
防水施工,所有建筑第一道工序,是給建筑打“底色”。
“冬奧會場館建設代表的是中國質量。在工程的施工質量、施工工藝以及防水材料的選用上都非常嚴格。”蔣玉梅告訴記者,能從100多家企業脫穎而出,主要靠“臺前”“幕后”的發力。
“臺前”:產品質量優勢、產品價格優勢、產品服務優勢和產品綠色環保優勢。在施工的張家口賽區崇禮山,海拔超過2000米,這對防水材料的耐低溫特性有很高的要求。
“防水材料分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我們這次的產品都是超國家標準,比如耐低溫要求是零下25度即可,但我們做到了零下27度的高標準。”蔣玉梅說,所有產品在運往施工現場前,都要經過力學實驗、低溫試驗、高溫試驗、數據分析、質量監督、試件制備等多個檢驗環節,確保每一平方米的防水卷材都能夠超過國家標準。
“幕后”:寧夏雙玉先后承擔完成上千座高品質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和防水材料供應。為了實現企業的綠色改革,每年寧夏雙玉的研發投入都超過500萬元,在培養自己團隊研發人員同時,也和江蘇的科研院校進行合作,在產品創新上下足功夫。
“像寧夏吳忠、靈武、內蒙古赤峰、平莊4條高鐵站建設,以及雄安新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改造工程等諸多雄安新區建設項目中,都有我們的身影。”
精:點滴防水中見工匠精神
正是綠色、過硬的品質,寧夏雙玉防水防腐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收到了奧運村及場館群工程項目經理部的表揚信。
回首2年多的建設,“依然熱血沸騰。”蔣玉梅說,在眾多項目中,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是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項目。它是世界上首個采用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滑雪場地,也是全球首個在頂部出發區設置大型建筑物的跳臺滑雪場地,其“柄首”前端懸挑高度37.5米,內徑40米,外徑則達78米,防水施工難度巨大。
山體陡峭、施工作業面狹小,一些大型施工機械設備難以發揮作用,施工人員就通過肩挑手扛的方式將10多噸的材料人工搬運上去。
為了保障工程質量,寧夏雙玉對施工人員進行了篩選、培訓,確保每個人都能掌握高標準的防水施工技術,用工匠精神對待每一個結構和節點,確保“雪如意”滴水不漏。
張家口崇禮項目,5月份才可施工,10月份就進入冬季。這給寧夏雙玉不少的難題。每道工序施工前,寧夏雙玉對施工班組進行安全、質量、工藝書面技術交底,嚴格要求施工班組落實自檢、互檢、交接檢。在防水施工作業面完成后、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時,嚴格進行項目隱蔽驗收和閉水試驗工序,對施工質量一絲不茍,不把隱患留給下一道工序。“工匠精神在本次冬奧會的建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蔣玉梅自豪地說,每天施工完成后,我們的工人都是排隊一個一個下山,有條不紊,即便是下著雨,也是如此。
在2年零6個月的過程中,寧夏雙玉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與努力,順利完成全部建筑防水施工任務,遞交了一封滿意的答卷。
專:深鉆行業走在前
收獲榮譽,再次出發。
面對未來,蔣玉梅躊躇滿志。“防水行業就應堅持綠色環保。”我們將繼續加大產品研發經費的投入,引進專業技術人。繼續加大新型防水材料的研發力度,擴大綠色環保防水產品的種類。
新材料企業如何一枝獨秀? 蔣玉梅建議在新型建筑材料領域,促進節能、節材、輕量化、高品質的新型綠色建筑材料發展。堅持創新驅動,增強產業內生動力,加快升級改造,在實現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不斷推動整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繼續提高和增強產品質量,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加大加快新產品開發。”北方民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杜江華建議,耐腐防水材料適用范圍要廣,穩定性、耐久性要好,特別是更低碳、更綠色。與此同時,加強校企合作,形成對新材料產品研發的連續性和持續性。